西樵山風景名勝區(qū)位于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(qū)的西南部,景區(qū)有72山峰,形成眾多水景,232處泉眼,28處瀑布;山間古有34景,以“云崖飛瀑”、“無葉清泉”等泉瀑命名的就有10處;此外還有42洞和無數(shù)的奇崖怪壁,例如九龍巖、冬菇石、燕巖等。
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了億萬年的死火山,自然風光美不勝收,山上有72奇峰和36奇洞及大大小小的湖泊、泉瀑和深潭;由于西樵山林深苔厚,儲存了極為豐富的水資源,因而被稱為“固體水庫”。整個包括石燕巖、 作為“珠江文明燈塔”的西樵山有著6000多年的文明史,古西樵山人創(chuàng)造了燦爛的“雙肩石器”文明;到明清期間,有大批的文人學子曾隱居在這里,使西樵山獲得了“南粵理學名山”的雅號;西樵山還是“南拳文化”的發(fā)源地,一代宗師黃飛鴻就出生在這里;西樵山民風淳樸、古韻猶存,到這里來旅游,還能觀賞到山里百姓的婚嫁、生產(chǎn)習俗以及各種民間游藝活動。
【主要景點】
云海蓮臺
云海蓮臺地處西樵山風景名勝區(qū)中心地帶,是以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景區(qū)。主要建筑有觀音法相、牌坊、影壁、放生池和浮雕等。觀音法相高達61.9米,是世界上最高的觀音造像。游客從北向入口,迎面聳立著一座六柱五門天柱牌坊,牌坊后隔著一個廣場,建有影壁,用優(yōu)質(zhì)花崗巖雕筑,左右各設(shè)山門,壁后刻有觀音六字真言,漢文由九華山住持、安徽省佛教協(xié)會會長仁德手書,藏文由西藏活佛親筆題寫。影壁上還刻有韋陀法像。影壁后為一放生池,池旁圍以蓮花作雕的白石欄桿,跨過放生池上的石拱橋,沿著283級開闊而整齊的石臺階,便可達觀音法像的蓮花座下。
寶峰寺
西樵山寶峰寺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,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。自晉代佛教東傳,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,到了明代香火鼎盛。寶峰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,頗有名氣。該寺建于明永樂甲申年(一四零四年),成化己亥年(一四七九年)重修。奈古剎風華正茂之際,歷盡滄桑,現(xiàn)僅存斷墻殘壁。
寶峰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崗。新址南北長一百八十米,東西寬一百二十米,面積二萬一千六百平方米,寺之中軸線上建山門和大雄寶殿,兩邊分別建鐘樓、鼓樓、觀音殿,地藏殿、文殊殿、普賢殿,并建方丈樓和僧舍。建筑按明代風格設(shè)計,盡量保持原址的建筑風格,使寶峰寺清雅古樸。
寶峰寺的大雄寶殿為主要大殿。大雄寶殿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八日(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)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儀式,并正式向游客開放。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三寶佛。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兩旁有兩座殿堂,左邊的是普賢殿,右邊文殊殿。
黃飛鴻獅藝武術(shù)館
黃飛鴻獅藝武術(shù)館位于黃飛鴻的出生地――南海市西樵山下的祿舟村,占地面積5.23畝,建筑別致,具有清末古建筑風格。1996年興建了黃飛鴻獅藝武術(shù)館,館內(nèi)分設(shè)有黃飛鴻故居;黃飛鴻史跡陳列影視室;寶芝林堂;針灸推拿;骨傷科堂;百草堂;關(guān)德興紀念堂;其配套設(shè)施有武林的“廣東十虎”名師像亭、功夫、舞龍、舞獅等傳統(tǒng)項目,還有黃飛鴻影視城,黃飛鴻武術(shù)學校,黃飛鴻武術(shù)村。黃飛鴻獅藝武術(shù)館館舍建筑平面成四方形,正門門廳,飛檐翹角,氣勢宏偉,樸實莊重;門廳中間設(shè)黃飛鴻銅像,右為“百草堂”,左為“寶芝林”。院內(nèi),右側(cè),為“關(guān)德興紀念堂”;左側(cè),為“黃飛鴻史跡陳列室”;正面,為“黃飛鴻拜師臺”;中間廣場,為獅藝、武術(shù)表演場。
白云洞
白云洞位于山的西北麓,是西樵山36洞之一,被稱為西樵山風景區(qū)的總匯,歷代的士大夫、文人、墨客給白云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,如三湖書院、奎光樓、云泉仙館、白云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筑和摩崖石刻,其中“西樵云瀑”在清朝已列為“羊城八景之一”。白云洞風景區(qū),融24景于一體,古代建筑錯落有致,白云古洞峭壁天成。
石燕巖景區(qū)
石燕巖景區(qū)在西樵山東南部,其主體景觀為古采石場留下的遺址。石燕巖是該景區(qū)的精華,也是古采石匠留下的杰作。洞口扁圓如唇,內(nèi)進寬廣,可容千人。洞分內(nèi)外兩層:外洞高約數(shù)丈,洞壁凝珠含霞;內(nèi)洞蓄水成湖,水洞中有巨石兩塊,一為“水上汽車”,一為“七彩牌坊”。石燕巖景區(qū)的主要景點有:天窗格、石燕巖、石屏風、石祠堂、冬菇石、景良亭等。
【人文歷史】
西樵山歷史,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,那時就有人類活動,并創(chuàng)造了“雙肩石文化器”,其打造的細石器和雙肩石斧精細實用,深刻的影響了珠江流域的原始文明,被譽為“珠江文明的燈塔”;
明朝和清朝,包括湛若水、何白云在內(nèi)的一大批文人相繼隱居西樵山,在此探求理學,吟詩作畫,使西樵山獲得了“南粵理學名山”的美譽;
西樵山還是以黃飛鴻為代表的“南拳文化”的發(fā)源地,黃飛鴻誕生于此地,苦煉武功,修心養(yǎng)德,成為武術(shù)界的一代宗師。此外,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如秦牧、黃施民等都在此留下贊美的詩句;
1958年發(fā)現(xiàn)的西樵山文化遺址牞主要分布在西樵山東南坡、中部,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三大石器制造場遺址之一。經(jīng)中山大學、廣東省博物館等單位多次發(fā)掘,出土遺物非常豐富,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、石錘、琢錘,石器生產(chǎn)工具有石球砍砸器、刮削器、石斧、石錛、石鏟等。
【特色美食】
西樵大餅
西樵大餅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間,大餅呈圓形狀,直徑可達到20厘米,大的重量有2市斤,其顏色白中帶黃。制作材料包括面粉、白糖、豬油、雞蛋,再配以西樵山的泉水。其特點是松軟、香甜,入口松化、清香甘甜。因為餅子形如滿月,寓意花好月圓的好意頭,因此西樵人嫁娶喜慶都以此作禮品送人。
佛手瓜
佛手瓜,又名合掌瓜,屬葫蘆科植物,兩年生草本植物,原產(chǎn)于墨西哥,19世紀傳入中國,西樵山的水土適合佛手瓜生長,山上村民廣為種植,久之成為西樵山特產(chǎn)。佛手瓜呈短圓錐形,瓜面有不規(guī)則的淺縱溝,形似佛手,顏色翠綠,瓜味清甜。因為種子離開瓜后不能發(fā)芽,必須連瓜栽種,當?shù)厝朔Q為“種瓜得瓜”。佛手瓜在瓜類蔬菜中營養(yǎng)全面豐富,具有祛風解熱,健脾開胃的功效,常食對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。
山水豆腐花
豆腐花是一種用黃豆制作的小吃,將黃豆用水泡漲,磨碎過濾出豆?jié){,在豆?jié){中加入凝固劑,冷卻后就成為了豆腐花,屬于典型的廣式食品。西樵山上的村民使用傳統(tǒng)的石磨、配以西樵山的山泉水,制作成豆腐花,再配上西樵山產(chǎn)的蜂蜜,就成了西樵山特有的山水豆腐花。經(jīng)常食用,能增強兒童免疫力,中老年人食用能降低膽固醇,降血脂,防衰老,預(yù)防人體骨質(zhì)疏松。
【交通路線】
廣州至西樵山
沿廣州環(huán)城高速/沈海高速廣州支線行駛13.5公里,從肇慶/佛山出口離開,進入沈海高速廣州支線,沿沈海高速廣州支線行駛35.5公里(經(jīng)沙貝收費站),從龍江/沙頭出口離開右轉(zhuǎn)進入S269,沿環(huán)山大道行駛3.1公里,右轉(zhuǎn)。
深圳至西樵山
沿京港澳高速/G4行駛51.1公里,從虎門/中山/珠海/G9411出岔口離開,遇口左轉(zhuǎn),進入莞佛高速,沿莞佛高速行駛30.2公里,進入廣州繞城高速,沿廣州繞城高速行駛63.2公里,從西樵離開,進入S113。
佛山至西樵山
在火車站乘坐公交到“佛山中醫(yī)院”再換乘“佛山城巴禪城-高明線”在“登山大道口”下車 |